法律專家:非法買賣個人信息構成犯罪!
“只要花280元,便能買到上海十幾萬企業老板的私人手機號及詳細地址?”昨天,多名讀者致電本報反映,他們連續幾天收到陌生電子郵件。郵件稱,能輕松“搞定”企業老板手機號,版本是2010年新的。“到底是不是真的?這種生意合法嗎?”讀者質疑。
號稱準確率85%
記者看到,該郵件是一則廣告,上面醒目寫著“新企業老板手機號碼名錄”。廣告稱,已收集到全國大部分企業老板的手機號碼、辦公電話、辦公地址等,按城市分類,以Excel格式制成。其中,全國范圍企業老板手機售價980元,一省480元,一市280元。全國版本有200萬條信息,省、市一般是幾十萬條信息。
記者撥通對方電話,一名男子表示,他們有專門人員搜集信息,費盡周折搞到這些號碼。全國免費送貨上門,貨到付款。“怎么確定是不是真的?”記者問。男子解釋,可以通過QQ發一些老總的手機號碼過來,一驗證便知道。
記者加過QQ,對方QQ名叫“手機名錄”。依記者要求,對方發來一份“上海樣板2”的Ex-cel文件。文件包括單位名稱、老板姓名、電話、傳真、手機、地址等。涉及公司共有121家,其中不乏年銷售額上億的企業。
對方稱,這些號碼準確率至少85%。記者隨機撥通部分號碼嘗試,有的確實是當事人,有的號碼或關機,或顯示為空號。
當事人頻被騷擾
手機號碼泄露,給當事人帶來無盡的煩惱。名單中一個企業老板告訴記者,自己每天要接到十幾個電話,但不敢不接,怕錯過生意。本報962288新聞熱線及02152928686短信報料平臺,也曾頻頻接到私企老板反映。他們抱怨號碼泄露,自己遭遇頻繁騷擾:有打電話給自己推銷產品的,有發短信要求贊助的,還有提出莫名其妙要求的……他們有人被迫更換號碼,更多則是硬著頭皮堅持使用原來的號碼,擔心更改手機號會影響生意。
“我擔心的是,一些騙子或不正當的企業利用這些信息做非法勾當。”一名從事物流行業的老板這樣說道。
買賣信息屬非法
目前我國個人信息濫用問題日趨嚴重,大致歸納為三大類別:一是過度收集個人信息;二是擅自披露個人信息;三是擅自提供個人信息。
法律專家表示,我國刑法規定,以盈利為目的,非法買賣個人信息,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犯罪。受害者可以依法要求對方停止這種行為或對造成的侵害進行索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