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網!上網!還是上網!對于生活在新世紀的人來說,上網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,網絡名詞遍布社會,連春節晚會上到處都是生硬的網絡語言。如果不上網,就顯然落伍了,但,我們該用什么上網呢?
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,一般可以分為有線上網和無線上網,或者固定上網與移動上網,概念的內涵略有差別,但很多人喜歡混用。
就現有的網絡選擇看,可以用運營商提供的有線寬帶和無線上網卡,可以用電腦上網也可以用手機或者PAD上網。如果要上網,關心的主要是網絡與價格。
2009年聯通提出的“光速城市”計劃,近,電信宣布要建設光網絡,大規模光線入戶,而且認為LTE只不過是3.75G,并不能解決上網的根本難題,這與某大佬所言寬帶一定是固定異曲同工。光纖入戶肯定比ADSL要快很多,4M可以IPTV,12M可以高清電視,由此與廣電展開了貼身肉搏,只不過這還都是未來。
移動發力無線城市,導致現在三家運營商都開始了免費wifi體驗活動,首先是廣東利用亞運會契機免費使用,后來蔓延到全國。比如聯通宣布將于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3月31日面向聯通后付費手機用戶開展WLAN友好體驗活動。
至于WiFi,電信宣稱天翼寬帶WiFi在全國范圍內的有10萬個熱點,而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也剛剛移動計劃在三年內將全國范圍內的WiFi熱點數量增加至100萬個。同時“呼吁所有的手機生產商提供內置WiFi連接,并使之成為默認功能”。
既然有這樣多的上網方式,老百姓上網一定很幸福吧?!答案可能未必!因為有分析表明,的上網費用比很多國家要高很多,雖然一直在降價過程中,但真正能到老百姓柴米油鹽一樣的程度仍有很長的路要走。唯一值得欣慰的是,上網資費比油價要好,至少不漲!